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研究

42床的那抹阳光

时间:2019-05-15  来源: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卞显青

连续几天的大雨让才入秋不久的城市多了几分寒意,从衣柜里翻出了放置许久的毛衣,快速吃了早餐,伴着人潮往医院赶去。

前天晚上是自己入职以来最累的一个夜班了,那个42床可爱的白血病小宝宝还是在抢救了几个小时之后离开了这个残酷的世界,自己的心情也因此有点沮丧。还好昨天一天的休息调整,今天白班早早的来到了科室与同事交班。

交接完工作后,不自觉地来到了42床的病房,床单已经换了新的,等待着下个病人的到来。走过去拉开窗帘,想让房间里亮堂一点。雨后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太阳公公也悄悄钻了出来,那一抹最亮的光线透过玻璃刚好打在了42号床上。

“小青,你过来下,新病人来了,接待一下。”主班护士的吆喝声把我从放空的思绪里拉了回来,赶紧跑过去。主班老师急匆匆地说:“这个病人是个老病人,确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术后一年复发,今天一大早过来住院的,听说他是哪个报社的大主编!”

拿着血压测量仪来到了42号床前,却没有见着病人。四处环绕了一圈,“42床的病人呢?测量血压了!”我一阵吆喝。“来了来了!”只见从病房外走来一位满头银发、面容慈善的老人,手里拿着本书,笑呵呵地说道:“对不起啊小姑娘,刚才看书看入迷了。”抬头看了看迎面走来的这位老人,面带微笑,整个人精神状态很好。“您就是42床的病人是吧,现在给您做入院体格检查。”话毕,老人配合地进行血压、体温测量、PICC导管检查、全身皮肤口腔黏膜检查,整个过程,老人总是面带微笑。在为他抽血时,老人从袖子里伸出纤瘦的手,静脉清晰,骨头感觉都要撑出一层薄薄的手面了。仔细一看,老人的手面上布满了血红的针眼。老人之前在治疗时一定也是受了很大的苦。这次白血病复发,老人依然充满乐观,精神饱满,他的坚强让我不禁肃然起敬。见我在手面上来回找抽血点,老人忽然“噗嗤”笑了起来,“小姑娘,你放心扎,我这双手可是见过‘大世面’的,‘刀枪剑影’都不怕的!”老人这么一说,把我也逗乐了。体格检查抽血完后,老人面色有点难看,我让他别走动了,躺下休息会。一会功夫,老人便睡着了。

老人自打住下来以后,病房里就热闹起来。隔壁的病友们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听这位老人讲故事了。老人不愧是知识渊博的“文化人”,从华夏五千年讲到改革开放,从“蒸汽时代”说到文化大革命,老人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病友们聚精会神的听着。有时候,老人说开心了,手舞足蹈起来,听得大家大呼叫好。隔壁床住的是一个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因生病住院加移植,学业耽误了不少。病情也一直不乐观,几次抢救下来才保住了性命。在老人住院之前,小朋友精神差,食欲不振,身体状态也不太好,每天都闷闷不乐也不爱说话。老人这天天讲故事,可是把这个小朋友给“救活了”。老人每天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总爱在手里揣着个糖,小朋友听完故事,要能好好吃饭,老人就把糖作为礼物送给小朋友,小朋友也在老人的“诱惑”下,精神一天天变好,身体也一天天好转,变成个“小话痨”。

老人在住院期间,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有他的亲人,学生还有很多知道他身体不好慕名而来素未谋面的人。老人即使身体再不舒服,也总是以最热情的态度感谢前来看望的人。而这些送来的水果,都成为了我们护士们的“福利”。老人每次把水果送到护士站时,总是乐呵呵地说道“小姑娘们,你们这么辛苦,一定要多吃点水果增加抵抗力啊!”有一次,我在为老人做检查,碰巧来了几位老人以前的同事,听到他们说起他们曾经工作上的往事。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了,通讯很发达,大家每天通过手机就能获取新闻,确实比我们那会方便多了。记得我在报社当编辑的时候,老百姓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看报纸。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接受新事件,我们这几个老同志总是‘废寝忘食’地‘咬文嚼字’啊,有时候遇到什么大事件真的是连续几天几夜都扑在工作上,把一张张印刷好的报纸发到每个人的手上,了解实时信息。回头看看,咱们那时候还真是文化信息的传播者呢!”说完,几个老同志们开怀大笑,说起陈年往事,老人的脸上洋溢起了自豪的神情。望着眼前这一群文化传播的先驱者,他们用手中的笔在那个信息不流畅的时候传递着国家的发展,政策的变革、老百姓的福利和社会中的温情故事,满心的敬佩。老人继续说:“记得‘非典’那会,都在疯传喝盐水可以预防非典,搞得整个合肥市的盐都卖断货了,然后库存的盐就开始哄抬高价,搞得人心惶惶。我当时就提出来要用科学来更正老百姓的‘无知’,杜绝盲目更风。我当时就是到了这个省立医院找了主治医生,求证了是否存在这种‘灵丹妙药’,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我连续出了快一周的专刊来辟谣,当时的舆论导向才能走向正轨。”老人的一番话,让我被他求真务实的作风深深感动、感染。

再坚强的意志力终究抵不过病魔的侵蚀。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身体越来越虚弱。再也见不着老人神采飞扬地给大家讲故事了,只能见他蜷缩在被褥里,眉头紧皱。不到几日,医院给老人下了病危通知书。老人的家属仿佛已经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平静地接受的了这个事实。老人的老伴在他入院以来,一直忙前忙后地悉心照顾,年轻的外甥和侄子也是轮番前来值夜,可我们就是没有见到过老人的子女。“也许老人没有子女吧”,我心里犯着嘀咕。

这天夜里,我为老人测完血压准备离开病房,老人却睁开了眼,叫住了我。“小姑娘,你等等,陪我说会话可以么?” 老人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好啊,您想说什么,就说吧!”“孩子,你平时和你父母待在一起么?”老人闪烁的眼神里,仿佛有好多话想说。“我不是本地人,但是我平时有时间就去老家陪陪他们!”“真好,真羡慕你父母。我也有个女儿,可是我好久都没有见过她了,真怕我到死都见不上她一眼。”老人的话让我很震惊,原来他是有子女的,可是为什么老人住院到现在都没有来看过他呢?看着我疑惑的目光,老人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屏保上有个青春洋溢的妙龄少女。“你看,这是我女儿,应该和你差不多大。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她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把她送出国读大学了,她也很努力,在国外拿了很多奖学金。刚去那几年每年都会回来,现在签证一直办不下来,都好久没回来了。今年她已经快博士毕业了,本想着毕业后回国我们一家人就能天天在一起了,谁想到这时候身体不行了。”老人有点抽泣了。“没事的,您身体好着呢,这阵子治疗结束,您就能健康出院了。”“孩子,你别安慰我了,我身体什么样我自己清楚,我现在撑着最后一口气就是想见女儿最后一面,这样我才安心啊。”老人的话说的我有些难受。为了不让老人情绪波动太大,我以拿药为由离开了病房。第二天,老人的老伴在门口偷偷地抹着眼泪,我们也猜到老人家时日不多了。当我把老人的心愿告诉阿姨时,她更是泣不成声。

皇天不负有心人,听说老人的女儿终于办下了签证,会乘坐最近一班的飞机飞到上海再从上海转高铁到合肥。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替他高兴。

当天我值小夜班,下午17:30,老人已经昏迷瞳孔散大,而那时女儿才到上海,整个病房都知道老人的心愿,生怕老人临终前见不到女儿,老人的家属,病房的病友,连上我们所有当班的医务人员都在祈祷着,希望老人可以再坚持坚持。我们努力地维持着老人的生命体征,一遍一遍的电话、一遍一遍的视频催促着女儿,而电话的那头更是焦急万分。看着监护仪上各项指标将至极限,当值的医护人员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床旁,给予及时的抢救措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八点半,女儿急匆匆地赶到42床,见到挂上氧气罩、危在旦夕的老父亲,一下子跪倒在病床前,嚎啕大哭起来。老伴在老人耳边说了声:“女儿回来了,快醒来看看。” 女儿紧紧握住老人的手,眼泪不住的流,已经昏迷的老人竟然奇迹般地睁开了眼,望了望女儿,嘴角艰难地露出了笑意。此时病房里所有的人都松了口气!我想,“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这句话才是这一家人最渴望的事情吧。

老人在见到女儿后十分钟左右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亲人、朋友和那些尊敬、爱戴他的人。老人走地很平静、很安详,我想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见着自己的女儿,也是无怨无悔了。

老人走后的第二天,天气放晴了,整个病房里都洒满了阳光,温暖舒适。我想老人在入院的这段时光里,用他的人格光辉照耀、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也让我们这些医务工作者们有信心去一直陪着这些病人们,战胜病魔,走向健康。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