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研究

绵竹市人民医院左雪梅:三代血防人,让螺区变景区

时间:2019-09-17  来源:绵竹市人民医院  作者:左雪梅

回忆中有日渐模糊的过往和越发清晰的感动,若与实物对应,它恰似回折蜿蜒的门,往事紧锁其中,若与自己对应,又似一面明镜,过往,便从中汹涌而来。

“血防”这个词,自我记事起便深深地留在了记忆深处,这缘于我的父亲。小时候,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父亲的职业是医生,却不像其他医生那样穿着白大褂,坐在明净的诊室里救死扶伤,反而像农民一样,一辆破自行车,一顶晒得发白的草帽,晴天胶鞋,雨天筒靴,裤脚上还有永远擦不完的泥巴,一下乡就是一个星期。直到有一天,邻居家的小姐姐忽然病了,肚子鼓得老大,特别吓人,是父亲把小姐姐送进了医院,还亲自为她做了脾脏切除手术,没多久,小姐姐又能和我一起跳皮筋了。看着我疑惑的神情,父亲告诉我,小姐姐下乡玩的时候,感染了血吸虫病,这是个非常厉害的传染病,会死人的。从哪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有一种可恶的小虫子叫血吸虫,是农村闻之色变的“瘟神”,为了消灭这个“瘟神”,国家在1964年就专门成立了血防所,而我为之骄傲的父亲,和许许多多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天之骄子,来到绵竹,扎根农村,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把绵竹农村高达50%的感染率,下降到了血吸虫病基本消灭标准,还创造出了鼎鼎大名的遵道经验向全国推广。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下,我成了名副其实的“血二代”。90年代,绵竹的血防工作进入了传播控制阶段,工作条件也好了很多,但仍旧是一辆自行车,一顶草帽。酷暑烈日,不敢多喝一口水,为的是尽量减少上厕所的几率,且不说农村旱厕脏臭难耐,就是那铺天盖地的蚊虫叮咬也会让人头皮发麻,更不要说随时还会窜出一条恶犬,跟在你后面追出二里地去;而雨天泥泞,人骑车就会变成车骑人,一不留神就会连人带车扎进水田里。至于在下乡途中被蛇盘道阻路、被毒虫叮咬中毒、中午啃干饼子充饥、晚上在老乡家里稻草做铺借宿一晚,更是家常便饭。当年父辈们的辛劳和不易可想而知。特别让我震惊的是,当年为了快速灭螺,大面积使用的五氯粉钠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含有致癌物质。90年代初期,绵竹血防所就有十几位老血防人患癌去世,我敬爱的父亲也离开了我们。“儿啊,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绵竹的血防工作就靠你们了”,父亲临走时的叮嘱,我一刻也不敢忘。

一晃眼,20多年过去了,随着绵竹血防工作进入了传播阻断和消除阶段,我的内心犯起了嘀咕,似乎这项工作没有当初那么迫切和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产生离开的念头,但一想到父亲那殷殷期盼的眼神和嘱托,我便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勇气。老一辈血防人的责任与担当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在我身上留下了今生难以磨灭的印记。

如今,最让我欣慰的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女儿,也来到了血防所,成了“血三代”。而经过不懈地努力的绵竹血防也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创造了30年“有螺无病”的奇迹。年轻一代脑子活、主意多,多媒体、自媒体、大数据,广场舞、评书、广播体操,让血防宣传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心中,达到血防知识人人知晓,阻断达标人人参与联防联控的目标。不仅如此,他们还埋头搞科研、搞创新,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对绵竹血防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血吸虫病防控监测网络,打开了绵竹血防工作的新局面。

酒乡和谐美,画城魅力添。今年清明,我与女儿驱车来到土门玫瑰谷,这里是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也是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地方,三代血防人的努力,让螺区变景区,螺点变景点。细雨朦胧间,一抹阳光穿破云层,一如父亲欣慰而满足的笑容。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一路走来,我们三代血防人追逐的是千家万户平安健康的欢欣鼓舞,追逐的是历经艰难坎坷后的不忘初心。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蓦然回首,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早已花开遍地。

 cb49d5a7edc17904837fd27d477447bc.gif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和健康报社携手举办的2019年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

【大奖】关于开展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http://www.yyrw.or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id=774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