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研究

东营市人民医院张乃龙:追忆老院长的“为民情怀”

时间:2019-08-09  来源:东营市人民医院  作者:张乃龙

“啥叫品牌,品牌就是名声,就是口碑,你对老百姓好不好,不光嘴里干吆喝,要心里真装着,还得干些实在事,”这是2003年,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创建全省服务品牌动员大会上,原东营市人民医院第一任老院长郑国华脱稿即兴讲的一番关于医院品牌的认知和体会,朴实接地气,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老院长刚刚离开我们几个月时间,在群里看到关于征集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的启事后,脑海中便不由浮现出了与老人家的交集过往,感触颇多……
2019年春节前夕,前去中学时期班主任孙老师(是老院长一亲戚)家探访,交谈中提及郑院长,孙老师罕见的面色凝重道:“乃龙,郑院长委托我和你说件事,近期他的状况下滑很快,他想百年后他的生平让你负责来写,说还是你比较懂他……。”当时“心”不由咚的一声,犹如重锤击敲,不想应答又不敢不应答。
面对尊敬可亲长者的身后嘱托,想着老院长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想起老院长的大度、儒雅、乐观与洒脱,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内心底似乎老有个声音在不停的呐喊着:“郑院长,郑伯伯,但愿这是您老说的玩笑话,真的不想亦不愿去完成您交办的这最后一项任务啊。”
但病魔无情,人生无常。自2019年春节后,老院长郑国华身体每况愈下,于2019年3月份辞世。
陡闻老院长过世噩耗,尽管知晓其病情发展不容乐观,但心头还是宛如蒺藜狠狠划过,痛楚即刻袭遍全身,鼻内发酸,胸中发闷,脑海空白一片,起身伫立默望窗外,久久不能释怀……
月寒倍觉日暖,分别更恋相聚。与老院长相识于1995年,至今已有25个年头,老院长见证着我的青涩和稚嫩,提醒着我的缺点和不足,关注着我的成长和进步……
忘不了初上班写作时郑院长给予的精心点拨和指教;
忘不了学习工作生活中郑院长时时的叮嘱与期许;
忘不了考取继续教育学历郑院长给予的支持与鼓励;
忘不了结婚时郑院长亲自到场给予的浓浓祝福与祝贺;
忘不了97年生病手术期间郑院长父辈般的殷切关爱;
忘不了,陪郑院长出差时在街头席地而坐“吃点油条,喝完豆浆”就是一顿美味的早餐;
更忘不了一次出发酒醉,竟被年近六旬的郑院长照顾了一晚上,给我倒水捶背不时关切询问, 而他老人家一晚上没睡……
不知不觉间,已物是人非,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笛里三弄,梅心惊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老院长于我而言既是开明领导、慈善长辈,也是苦口婆心良师,有着莫大知遇教诲之恩。
忆当初毕业之际,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一时竟不知何去何从,正值彷徨迷惑之时,因了班主任的推荐,来至东营市人民医院试用宣传文秘岗位,因此见到了身形高大、白净儒雅、不怒自威的郑院长,初见郑院长,心中是一直忐忑的敲着小鼓,至今还记得郑院长的原话:“要想在医院留下,还得看你有没有真才实学,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写的材料领导同事们要满意,此外,在«大众日报»和«东营日报»有医院外宣稿件发表,否则,免谈。”初始听完,头大如鼓,但也激起了不服输的劲头。
第二天,郑院长把我叫至他的办公室,把医院以前印发的各种文件、总结材料及院刊«职工之家»,足足一大摞交给我,让我好好翻阅学习。
    第五天,郑院长参加了一个全市卫生系统专题会议,会后,他刻意把会场下发的所有资料打包,回到医院交给我,让我跟着琢磨下人家的写作思路。
……为了不辜负班主任和郑院长这份信任,也给自己争口气,那段时间,几乎长在了办公室。
一天晚上,正在办公桌上爬格子(那时候还没用上电脑),耳边突然传来一股温暖的气息,一只有力的大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急忙回头一看,原来是郑院长不知啥时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正半弯腰站在自己身后,慌得的忙起身站立,差点把椅子也碰倒了,他笑了笑示意自己别紧张,顺手拿过自己正在认真誊写的一份上报的材料,看了好一会儿,突然用力拍了下自己的肩膀,大声道:“不错,小伙子,有点悟性,以后记住,一定要少说虚话,多做实事,肯定错不了。”至今,郑院长这“八字”落地有声的教诲,仍不时在耳边回响。
后来,在郑院长的提点和同事们的帮衬下,终不辱使命,通过了郑院长提出的考核条件,有幸成为了东医大家庭的一份子,因此更多的知晓了郑院长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更多的见证了郑院长行医生涯和管理医院中的一件件事情,一项项工作等点点滴滴,更多领略了郑院长一心为民的情怀和高超的医院管理艺术——
一个丰满、真实、鲜活,立体而又充满独特个人魅力的郑院长,犹如一册厚重、朴实的书卷徐徐展现在自己面前。
老院长郑国华,祖籍山东博兴,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响应组织号召,义无反顾的一头扎到了山东北大荒---当时还极为偏僻荒凉的东营利津县,且一待就是几十年。
高个子,白净脸庞,戴付眼镜,书生气十足,一说话,脸上就带着亲切的笑容,这就是当初郑国华刚毕业时留给乡亲们的印象。当时的农村,医疗条件颇为落后,有时乡亲们有个什么不舒服,会到卫生院来看看,打打针,吃点药,而大部分时间,郑国华这批年轻大夫会主动走出去,到村里给乡亲们看病,打预防针,宣传一些医学常识,还经常帮着干农活,很快与乡亲们打成了一片,时间一长,乡亲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不善言辞、却稳重得体、吃苦耐劳的小伙子,四乡八邻也都知道了有个大学生郑大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成为一个出色的医生,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更好的为乡亲们服务,他日夜泡在卫生院里,严密观察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仔细做好记录,有疑问的就自己看书或请教老师。一年下来他几乎没有休息,然而他业务水平却有了很大的长进。
70年代中期,正好是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全面开展节育手术的关键时刻,作为东营地区首批计划生育手术开展人之一,他骑自行车,坐马车、拖拉机跑遍了无数个乡镇、村庄。做计划生育手术12000多例,无一例发生意外,被国家科委、卫生部表彰为“万例手术无事故”。忙起来,他常常是一天一顿饭, 晚上不停闲,生病照样干。“郑神刀”的名气越来越响亮,来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论是一身汗水,还是两脚泥巴;也不论是普通病,还是急重病,郑国华总是热情地为群众诊治。有时医院病床住满了,他就把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暂时接到自己家里,几年时间“家庭病房”竟接待过150多位病人。他家的炉子,白天黑夜都不灭,那是他为病人准备着的茶水炉子,远路来的病人,就在这个炉子上烧馍做饭......所有这些都是无偿的,当地的农民说:郑大夫给俺看病,药方没开俺的病就好了三分。虎滩镇一老大爷患肝脓肿,高热不退,昏迷不醒,他守护病床一天一夜,亲自为病人端茶送饭,倒尿倒屎。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大爷病情好转,回家疗养,他仍是每天晚上上门给周打针、送药。一天晚上,雨大风狂,大爷认为今晚郑大夫不会送药来了,忽听有人敲门,来的正是郑大夫。大爷逢人便说:“俺亲眼看到郑大夫做的好事多如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啊!” 在农村时,不管天气如何恶劣,乡亲们一有病症,他是随叫随到,一直守候到病人脱离了危险。到了城市,他更是不改本色。记得1995年的一个雨夜,已是零晨两点多,一曹姓患者,因车祸脑外伤,危在旦夕,他得知后不顾一天的劳累,迅速赶回医院,顾不上擦去脸上的雨水,立即检查、动手术终于挽回了病人的生命。
在郑国华看来,一个好医生仅仅有好的医术还不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事们已记不清楚帮他退了多少回“红包”,拒绝了多少次宴请,这些司空见惯的事大家已习以为常。拿他的话来说就是,医者父母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这一切是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做的,没资格接受病人的特别馈赠。确实如此,郑国华对病人是极端的负责、关心,一颗心全扑在了病人身上。遇有危重病人,不管是不是他认识的,手术是不是由他主刀的,他都会守在旁边细致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措施。如果遇到医院有危重病人抢救,他也总是随叫随到,无休息日之分,无昼夜之分。三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郑国华就是这样把他整副身心献给了病人,每天都是在看病、手术、观察、探望中度过。因经常连台手术,吃饭不定时,他的身体不是很好,但他仍常年坚持手术,他这种全心全意救死扶伤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与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
作为东营市人民医院的奠基者,他全力推广并践行“崇德善医、笃行精业”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了 “待人民重如山、视病人如亲人”。为了让广大患者享受到家的温馨,郑国华多次要求职工树立“病人可以没有东营市人民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不能没有病人”的观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在为病人服务中寻求快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次调研、访查和讨论,医院确立了“百姓医院·健康家园”作为服务品牌的主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了清新、醒目具有勃勃生机感的品牌标识,并确定以打造“4S医院”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即:Sun (阳光医院)----服务更阳光、收费更透明;Second(全程服务医院)-----坚持服务跟踪制度,进行二次服务;Sooth(温馨医院)---所有的就医环境从人到物处处体现温馨;Spirit(快乐医院)-----树立起一种战胜疾病、快乐生活的精神状态。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创造特色服务,满足患者需求,发挥品牌效应,力争早日把东营市人民医院建设成齐鲁大地上的一所“社会信誉高、专家名声响、服务质量优、就医环境美、群众口碑好”的名牌医院。
正是在郑国华等老一辈东医人的艰苦创业、白手打拼下,为医院二次创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医院已迈入了三级甲等医院行列,是东营市医疗系统唯一的全国文明单位,形成了“西侧儿童医院、中间医院主体,东侧老年乐园”的“一体两翼”典范式医疗建筑格局,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
闲暇时的郑国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与老伴摆弄一下花草,散散步,尤其爱做的就是喜欢给家人做饭,他“打”的利津传统名吃水煎包,学做的法国披萨饼,至今想起口有余香,念念不忘……
有次与老人家交流时,他曾说道:“谢觉哉同志说得好‘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决不松动。选准目标,奋力前进。’我们的路还长着呢……”老人家的话语至今在耳边铿锵作响,激励着我等东医人阔步前进,却不料其转眼间已驾鹤西游,呜呼,痛哉!
晚辈不才,涕泪交流之际,作此追忆小文,唯愿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守,继承老院长遗志,沿着老院长足迹继续前行!


 cb49d5a7edc17904837fd27d477447bc.gif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和健康报社携手举办的2019年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

【大奖】关于开展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http://www.yyrw.or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id=774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