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和周三的中午,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会热情接诊一位老人,输液室里会为老人留好固定的位置,这样的操作持续了27年。中秋节前,老人没有来,医护人员担心他是不是得了重病。9月16日上午,家属来到急诊科,告诉医护人员老人于中秋节前去世了,并送上两面锦旗。家属说:“这是老人的遗愿,也是我们对医护人员27年悉心照顾的感谢。” 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回忆,患者潘爹爹从1992年开始来急诊科看病。当时,潘爹爹住在大智路,因为哮喘过来看病。“那时,我还是急诊科的一名普通的年轻医生,在给潘爹爹进行了检查,开了平喘消炎的药后,潘爹爹刚走出诊室就出现了异样。”艾芬告诉记者。 原来,潘爹爹一走出诊室突然发出了类似打嗝的怪声。当时艾芬没感到太奇怪,以为就是普通打嗝。没想到,潘爹爹随后在去输液室的路上也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怪声。在输液时,潘爹爹的怪声还把准备给他打针的护士吓了一跳,周围的患者也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 潘爹爹第二次来急诊科打针时,尽管显得十分注意,但有时仍然控制不住,发出了几次怪声。医护人员看到后,马上过去询问潘爹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并告诉周围的患者潘爹爹不舒服,没什么特别的,请大家不要大惊小怪。医护人员的举动,让潘爹爹顿时感到十分温暖。后来,艾芬和同事们了解到,潘爹爹患有图雷特综合征。 “图雷特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就是不受控制的某群肌肉抽搐或痉挛。这种抽搐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语言上的,例如发出各种怪声。有一部印度励志电影《嗝嗝老师》里面的主人公就患有图雷特综合征,其症状就是和潘爹爹类似的不受控制的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艾芬向记者介绍。潘爹爹正因为患有这种疾病,曾经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所以性格格外坚强。后来,他搬到了台北路,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定期坚持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打针。 “潘爹爹的性格很强,那时都是一个人过来打针,我多次跟他说,您年纪大了要有家人陪着来。但他总回答,我一个人可以的,不想麻烦家里人。”急诊科蒋伟护士长2008年还是输液室的一名护士,他回忆道,“我又对他说,您老现在住在台北路,附近的社区医院也可以打治哮喘的针,没必要过来。没想到潘爹爹有些激动,他说我就是要来你们这里打针,你们不嫌弃我的病,不但不嫌弃我的怪声,还让周围的人不要歧视我。我认可你们,感激你们。当时听潘爹爹这样说,我也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久而久之,潘爹爹成了急诊科的老熟人,医生护士只要听到那熟悉的打嗝声,就知道是他来了。急诊科内科的门诊医生只要听到这打嗝声,就会热情接待潘爹爹,拿出专门为他设计的医嘱模板,开好药,方便他就医打针。为了在潘爹爹输液时更好的照顾他,输液室护士朱婷专门安排他坐在最靠近输液台的一个座位,这样就能第一时间观察到他的需求。有几次,有别的患者坐了这个座位,朱婷就前去沟通解释,别人了解到潘爹爹的特殊情况后,都能理解护士的苦心。到后来,潘爹爹跟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无话不谈,就像是一家人。近两年,潘爹爹由于白内障,视力变得越来越差,但每周仍然在老伴的陪同下来急诊科打针,据家属了解,他更多地时候就是想来看看这里的医生护士。 中秋节前,68岁的潘爹爹在家中因病逝世。家属在办理好老人后世后,9月16日上午来到急诊科向医护人员告知情况,并送上了锦旗致谢急诊科医护团队。 “我们真的很感谢这里的医护人员,这不仅是老人的遗愿,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老人生前常跟我们说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好,我们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27年来对老人悉心照顾很不容易,让我们很感动!”潘爹爹的女婿告诉记者。 接过家属的锦旗,艾芬主任和蒋伟护士长感慨万千。“27年来,潘爹爹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医患情,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们也感到难过,就像一位亲人离开了我们一样。家属送来锦旗让我们很意外,这两面锦旗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艾芬主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