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昏暗的八尺小屋,不停变换的检查体位,频繁切换的探头和显示屏,门外排着的是各类患者,这是一个超声科医生最稀松平常的一天,也是嵊州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超声科主任钱红蓉的工作日常。 
70后的钱红蓉出生于长乐农村,家里排行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身为姐姐的她从小就比同龄人更懂得吃苦,骨子里透着一股韧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完那年,为了帮家里减轻经济压力,懂事的她虽然心底也想上大学,但她还是主动选择了中专,这样就可以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就这样,钱红蓉“阴差阳错”地走上了医学之路,因为在校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的她被聘成为嵊县卫生进修学校的老师,这一当就是8年。 2001年底,时任嵊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的吕江明兼任卫校校长,因为当时医院B超医生短缺,吕江明找到钱红蓉,询问她是否有意愿,她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下来。2002年5月,钱红蓉正式入职嵊州市人民医院,成为医院的一员,在校读临床医学知识的她,对超声影像学极其陌生,第一次进入彩超室时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望着屏幕上变换着的黑白图像根本不知从何入手。再加上彩超室里常常拉着窗帘不开灯,光线十分暗,眼睛需要在暗中一直盯着不断变化的屏幕,半天下来眼睛就会变得异常干涩。而一旁的前辈杨月华老师在昏暗的房间里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从上班坐下来到检查完最后一个病人,中途既不喝水也不上厕所,眼睛牢牢盯着超声显示屏,一只手探头扫查,一只手操作仪器,一边下诊断,一边跟患者沟通解释,中午放弃休息时间给病人做B超更是常事。杨老师那种医者“匠心”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她,看到一个个患者因为准确的超声诊断而得到及时的治疗,她的内心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超声医生的意义和责任,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努力,把知识学透、摸透,成为一个能让病人信赖的好医生! 一段时间学习后,钱红蓉慢慢对这个“黑白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了这份工作并不是人们所说那样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它需要丰富全面的临床知识、扎实的超声专业理论、娴熟的操作技巧和仪器调节能力、严谨细致的诊断思维、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随着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钱红蓉仍旧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都留下了她进修学习的足迹,在这期间进一步开拓了视野,规范了操作,历练了思维,见识了大量疑难病例,使得钱红蓉的专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在学成归来后正式成为了一名超声科医生。 钱红蓉在工作中喜欢学,更喜欢钻,超声诊断是实时诊断,很依赖医生的操作手法,诊断思维和经验。在工作之初,钱红蓉总是提醒自己,平时工作中多花一点时间,多拖点班,仔细检查每一个病人,不要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漏误诊,对于不能明确的病人则做好与临床的沟通,事后及时随访,再与图像比较分析,这样一步步积累经验,用技术与专业取得临床的信任。在医院评三乙时,肾内科童主任来到钱红蓉的诊室来商讨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事,当听到要开展有创操作时,钱红蓉虽然当时内心有点打鼓,但面对挑战,钱红蓉还是决定说:“做!”在上级医院老师下来指导的过程中,钱红蓉仔细观摩专家是如何操作,学习如何把控和避开风险,选择最佳的穿刺路径等等,学习着其中的细节把控和技巧揣摩,为今后开展介入性超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的她只要根据超声仪器屏幕显示的病灶位置,脑海中就可以快速建立起一个三维空间,构建出最佳的穿刺方案。目前医院的肾活检量在省内三乙医院中居于前列,钱红蓉作为 “幕后人”,功不可没。 2011年科室从彩超室升级为超声科,钱红蓉被任命为科室负责人,在其带领下科室开展了一些超声新技术新项目如三维超声、弹性超声、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等。自浙大一院托管医院以来,超声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在浙一专家的指导下,目前科室已能开展超声造影,各种介入性超声诊治,如超声引导下全身各部位穿刺活检,各种体腔积液或脓肿置管引流,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胆囊造瘘,肾盂造瘘,肝肾囊肿硬化治疗,肿瘤消融治疗,异位妊娠的介入治疗等。 在工作中钱红蓉热爱超声专业,技术上努力钻研,工作中踏踏实实。对每一位患者都耐心沟通,细心检查,精心诊治,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多年来未发生差错和投诉。曾两次被评为嵊州市卫计系统优秀医生,2017年医院“三新”先进典型,在2018年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超声介入病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在第十届长三角超声会议肝脏肿块人机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在这无数个日夜中,钱红蓉挥洒着汗水,探头下的身影,是她用另一种方式记录着生命的旋律。无私奉献、医者仁心、她用仁心诠释医道,为患者的健康铺就了一条开阔的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