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成都市卫计宣教中心:花园式的精防院 那里盛开着向阳花

时间:2020-06-29  来源:成都市卫计宣教中心  作者:范月秋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许多公众面临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风险,疫情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目前,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在推进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心理援助网络。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发展进行的如何?那里有着怎样曲折动人的故事?2020年夏天,带着一颗好奇心,我们探访了一家精神病防治院。

幼苗

一种带着暗影的追逐

1997年8月,21岁的邓忠秀得知自己被分配至青白江区大同镇卫生院精神科,她大哭了一场:“94年,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知道青白江那边开了家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青白江分院,但精神病医院谁都不想去那里啊!”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的邱景德1999年来精神科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感觉,“感觉很没面子。”不仅如此,邱景德还感到一些害怕,小时候面对“疯子”的记忆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七八岁的时候,有天放学回家,遇到村里的疯子,他个子很高长得壮实,不断地把我推倒在地,我边哭边跑……”从此以后,邱景德直到读初中,才没让家里人送他上学。村里“疯子”追打他的经历,成为他童年最恐怖的暗影。第一次参加工作,却要面对这些“疯子”,他该怎么办?

1997年8月,邓忠秀来到青白江区大同镇卫生院入职,但精神病医院还不是一个单独的专科医院,而只是卫生院的一个业务科室。精神病科当时只有9个医护人员,40多个病人。“一两个月最多收治10来个病人,周转率非常低”,邓忠秀回忆起当初的精神病区房间只有十几个,都集中在一栋三层小楼的第二层,男病区和女病区中间隔一道铁门,“因为乡间非常的潮湿,因此第一楼我们就拿来堆放杂物,三楼是我们的宿舍,楼外面有个五六十平米的小坝子,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带大家出来活动。”

邓忠秀所描述的这个小坝子,2002年时任院长田军开始做了一番扩建与改造。小坝子被扩建成了一个呈L型的花园,有两三百个平方,中间还设置了两个有白色顶棚的凉亭,以供病人在里面下棋、打牌。“花园里铺上了草坪,我们带着病人一起在花园里栽种了箭竹和万年青,还堆叠了几个假山”,邱景德回忆起昔日大同镇卫生院精神科的病区,还讲了一个挺人性化的细节,“花园连同大门都砌了两米高的水泥围墙,但围墙顶端没有设置防爬刺,围墙中间是铁栅栏,方便病人家属来探望。”

现蕾

有永存不灭的希望

2009年开始,国家实行了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阳光解锁行动”,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大同镇卫生院精神科的住院患者逐渐变多。“我们跟着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一家家地去摸排情况,一次次去上门讲国家的政策,说服家属把患者送来接受治疗”,邱景德说以前在乡镇上,为了不让精神障碍患者出门惹事,家属就把他们关在黑屋子里,或者是柴房、猪圈牛舍旁,用一根根很粗的铁链子栓在患者的腰间、脚踝上。“当时我们医护人员太少了,没有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上,走到患者家门口,家属没看住人,有患者竟然拿菜刀出来”。

而让邓忠秀记忆深刻的是在“解锁行动”中收治的一位情况很严重的女患者。“她有很严重的谵妄状态,白天一直睡觉,晚上就开始闹腾,大声喊叫抓狂,觉得有人要害她做疯狂地挣扎,”邓忠秀和护士们精心护理着这位女患者,期间惨遭“破相”,脸上手臂上经常被抓出道道血印,“护理其他躁狂症患者也会时不时留下这种印记,我们都习惯了,擦不擦碘伏都无所谓了”。一般情况下,处于谵妄状态的情感障碍症患者服用药物后,起效期在四到六周,但这个女患者却花了更长的时间才稳定下来,“我看她情况稍微好一点就把她扶到楼下花园里走一走,生活上给与她细心地照料,我觉得这个比单是药物去治疗的效果更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护理终于换来了回报,女患者渐渐好起来,有一天,她突然对着邓忠秀说了声“对不起,谢谢你”。

开花

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

“阳光解锁行动”实施后,精神科的住院患者开始多起来,从前只有一层10多间病房的病区,慢慢拓展到了两层楼30多间病房,一楼还设置了宽敞的活动室,用于患者的工娱治疗。2017年9月,副院长王敏在院内成立了“心身科”。

1996年来到大同镇卫生院工作的王敏,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进行学习。2020年2月,王敏是一位援鄂心理医生,在汉阳方舱医院里,她和其他心理医生一起每天要对方舱里960名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患者,以及700余名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干预和疏导。

谈及创立“心身科”的初衷,王敏说:“我们所能感知的一些心身问题只是冰山下的一角,不被家庭和患者重视,我们的患者到综合医院看病,服务不精准,因此延误了诊疗和康复的关键时期。我当时迫切希望,不出区就能为他们提供心理服务。”

 “那种当医生的价值感是你做其他事情换不来的”,邱景德说自己内心成就感爆棚是在患者不惧他人眼光,公共场合招呼他“邱医生”的那一刻。“很有几次,我们去接病情复发的患者来医院,防暴警察都全副武装,那患者拿着菜刀和我们对峙,但我看他的眼神觉得他是认识我的,我就说‘把刀放下,跟我们回去治疗,治疗好了你就安心回家’,后来他真的就跟我们走了。”单从字面上都能嗅出危险气味的暴力现场,却被邱景德描述得如此得云淡风轻,“我首先放下了害怕,他放下了刀,那么我们就是对等的个体,在此基础上我们携手解决那些内心出现的问题。”

患者的一句招呼声,也能让邓忠秀的内心像病区花园里正在盛开的向阳花。“我在青白江城里逛街、买菜,就有患者主动靠过来给我打招呼,城里地方也不大,都是几个熟人,也都知道我是哪个医院的,但他们都不害怕”。有这样的场景出现,邓忠秀总是感到欣慰,“我看他们回归社会后的状态都挺好的,心理疾病越来越不是个事儿,就像我们得了个感冒一样,就看大家怎么去正视它。”

葵园

像家一样的地方

2019年12月刚过,青白江区精神病防治院搬迁至清泉镇花五路399号,由此彻底改善了与青白江区大同镇卫生院合署办公的局面。新院区选址在清泉镇的花园村一组,空气清新芬芳,视野辽远开阔,是一处适合休养生息的世外桃源。院区占地23000多平方米,相当于以前的2.5倍,开放床位400余张。门诊部、心身科、精神科三个住院封闭病区、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医技科室由56栋两层楼的小别墅组成,这让精防院看上去不像是医院,更像是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高级养老院。

美好场景的背后总是有拼尽全力的付出,精防院历时近半年分5次搬迁,中途还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临床医学专业出身,从事医院管理工作9年的曹毅面临着职业生涯有史以来最难的挑战,“搬迁之初医院存在的问题很多,通过多方协调和完善不足,院内自筹资金对心身科建设进行持续整改,确保了4月1日心身科的顺利搬迁”,曹毅说,在疫情期间,他们集结全院的力量用了仅仅一天的时间将老大同镇卫生院改造成全区的隔离观察点,又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将精防院的两个病区改造成全区确诊救治点位,“我们都是拼着一股劲朝着目标前进,患者也和我们携手渡过难关。”

搬迁新院区后,为了让更多有需求患者前来诊治,曹毅带领着领导班子先后到区残联、民政局、区内4家敬老院和民营医疗机构争取病源。参观花园村的新址后,多部门机构打成了共识,应该让患者来这样的“养老院”进行康复心理治疗。与此同时,青白江区精神病防治院作为“二级”精神病医院承担起了青白江区和新都区的精神障碍患者门(急)诊、住院诊疗与护理、预防保健服务及精神卫生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服务等工作。合力之下,截止目前,精防院住院病员由搬迁之初的250人增加到380余人,门诊非药品收入从原来每月400元增长到每月4万余元。

今年春天,邓忠秀、邱景德带着轻症患者们在小别墅周围的空地上种上了一些小番茄和玉米,并播撒下了不少的格桑花和向日葵的种子。“让患者做一些户外活动,适当的劳动能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后也能够生活自理”,邓忠秀说。

邱景德如今已是心身科的科主任,每天不管坐门诊还是查房,他总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患者们都爱和邱景德聊天,他们说,邱医生笑起来真好看,就像一朵盛开的向阳花。

写在最后:

    在采访中,精防院的副院长曾晓玲给我讲了让她震颤的故事。有一天,她和几个护士来到男病区查看洗手池渗水的问题,几个女的不懂工程学搞不明白哪里有问题。有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高高瘦瘦的,站在旁边一直看着她们。小伙子终于没忍住,上前几步说;“曾院,这个池子前面抬高11公分,后面抬高13公分,问题就解决了。”“你咋晓得呢?”“我是学设计的”,小伙子一脸的羞涩,悄悄咪咪地转身回到了房间里。

我由此知道了为什么曾院长会感到震颤。那些精神障碍患者他们就是正常人,有的甚至比我们普通人更聪明。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心理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荷兰画家梵高死于精神分裂症,他割下自己的左耳,吞枪自杀了。《向日葵》是他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大块浓艳炙热的色彩,粗厚有力的线条,喷涌着向日葵的激情和对阳光的热切渴望,表达着一种生命的永存和不朽的希望。孤独的天才自陨,但向日葵却依旧绚丽盛开。

我想,曲折的人生大概就是花开的过程,总要经历布满创痛的凄风苦雨,才终会迎来开花结果的结局。生命美丽而艰辛,只有心怀葵园,才能在悲伤的土地上,坚强地灿烂地绽放着向阳花。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