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深圳市中医院:凝心聚力传承创新,推进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中医医院建设

时间:2020-08-05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  作者:李璇

1.jpg

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林远方主任运用整脊疗法为患者治疗腰疾。

2.jpg

深圳市中医院心胸外科程颖主任正在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封堵术。

 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也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

作为深圳市中医药领域的领头羊,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创新,医院发展驶上快车道。

 重内涵,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不断探索,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典籍研究利用和活态传承,推进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推进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以促进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全省中医院医教研综合评价排名第三,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医院排名第一。中医药服务诊疗人次占全市中医药服务总人次的三分之一,牵头组织100余家医疗机构成立深圳市中医医疗联盟;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统筹全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规培工作。医院质量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先后成为全国六家多维管理工具示范医院之一,全国唯一一家中医医院品管圈培训基地,实现亚洲、国家及省级品管圈大赛一等奖"大满贯",是全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中医医院品质管理专委会主委单位。

医院临床救治水平明显提高。医院学科优势明显,已形成国家级6个、省级19个、市级25个重点专科(学科)多层次梯队,5个专科被评为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肝病科作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肝硬化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技术协作组组长单位,获批国家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牵头制定了"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推拿科牵头制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国家标准),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急诊蛇伤科是深圳市唯一的蛇伤诊治省级重点专科,辐射港澳及珠三角周边地区,是中国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单位。

科技创新能力凸显。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全省中医医院系统中排第3名。肝病科作为组长单位,牵头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SCI论文收录成倍增长,先后成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重师承,内培外引人才强院

7月17日,深圳市中医院推出“光明人才计划“,大规模引进临床、科研类高层次人才。

人才是一个医院发展的根基。深圳市中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内培外引,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形成一定规模。

医院先后出台《深圳市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深圳市中医院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计划》《深圳市中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深圳市中医院护理骨干后备人才选拔方案》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人才队伍的建设。院领导更是亲自挂帅主抓引才工作,为引进人才争取周转房、解决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等,对引进人才给予事业和生活上很大的支持和空间,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

近年来,医院根据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10余人,博士团队从2015年68名增加至现在157名。

传承,是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所依存的核心。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创新地通过设立工作室的方式,柔性引才。柔性引进院士4名,建立了8个国医大师工作室、5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广东省名中医药传承工作室、15个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引进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11个,学科覆盖脑病、神经、心血管、肿瘤、呼吸、脾胃、妇儿、泌尿、肾病、皮肤、针灸、骨伤等多个领域。

这些大师以中医“师承”方式,传授“真经”,而深圳市中医院则选派优秀中医临床骨干跟师培养。据悉,该院还正在对肝病科、肾病科、针灸科、内分泌科、脾胃科及脑病心理科常见病、多发病古代文献(历代医家的理论经验及典型医案)和现代文献资料(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经验、新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建设相关疾病的文献数据库,形成理论创新点和技术创新点。

一个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现代中医医院,一定是一个中西医并重的医院。这几年,深圳市中医院引进了生殖健康科、儿科、妇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学科带头人;特别是术科,从头顶到脚尖引进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这些技术精湛的中青年专家"聚集"到医院,领头人的效应很快凸现,一项项新技术开展起来,一个个空白领域被填补,带动了相关科室迅速成长。医院三四级手术比例从2015年5.94%至2019年35.1%。

在人才的培养上,深圳市中医院舍得投入。每年选派100余人到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医学院校进修学习,年均投入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培育学科骨干和后备人才。自主培养国家、地方级领军人才及后备级人才14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7人,国家、省、市名优中医60余人,国家级学术团体主委、副主委20人,省级学术团体主委7人。

提效率,这是一家智慧高效的医院

在场地、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老医院如何挖掘潜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深圳市中医院通过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

在线咨询、预约挂号、无线候诊、智慧导诊、院内导航、病情反馈(预制病历)、诊间支付、院内导航、检查预约、报告查询、电子发票、药品配送、物流查询、患者反馈,只要登录深圳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就能获取线上一条龙的服务;通过无线网络链接相关设备,患者相关数据可实时自动监测上传,医生在线开具医嘱,远程干预指导患者治疗,提升治疗效果……这几年,深圳市中医院以“无所不在”的网络,打造“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智慧医疗,带来便捷就诊体验。

新科技不仅对外服务患者,对内也提升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管理的精准性。

医院已建成以HIS、EMR、PACS、LIS等医疗信息系统为主体,危急值管理、不良事件、中药事前审方、质控系统等医疗管理系统,以及临床知识库(CDSS)、决策支持等系统为辅助的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体系。通过集成平台,建立了全院统一的临床数据中心(CDR)和科研一体化数据应用平台,360度患者视图,MDT多学科远程会诊等功能,实现全院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为临床、科研、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服务。 

“10+6”,建设大湾区高水平科研中心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深圳的中医药如何作为?

据悉,深圳市中医院将高标准、重投入建设深圳市中医院科研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可以带动、引领深圳、湾区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开放式的、国际化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培育吸引一流人才,以先行示范区的标准,推动我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这将是深圳中医院未来高速发展的“核心引擎”。

深圳市中医院高水平科研中心将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医临床,进行中医领域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分设临床和基础研究平台,将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中医药智能化疾病管理平台,建立疾病跟踪随访队列人群;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深入挖掘中医典籍,总结学术思想、促进中医理论升华;结合现代组学精准医疗技术,探究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发挥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从临床、基础等多方面深入实现中医药理论及实践传承创新。

据介绍,深圳市中医院高水平科研中心实施“10+6”的模式:

公共科研平台(10个),包含中医药生物资源中心、动物中心、生化及多组学研究平台、病理形态学检测平台、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数据挖掘平台、中医药智能化疾病管理平台、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系统管理运营平台)、临床研究平台、特色中药制剂研究平台、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等。

专科研究平台(6个),包括肝病、肾病、针灸、脾胃、内分泌、脑病与心理病专科平台。

中心建成后,加上目前深圳市中医院现有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GCP临床研究平台、药物器械研究平台、中药制剂平台、民生重点实验室平台,将采用开放式、联盟制,对广东省内的中医药企事业单位开放,通过横向、纵向合作,院院合作,院企合作,引领和带动深圳乃至广东省的中医药事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目前,深圳市中医院正在构建“一院四区”+科研中心的大战略格局,通过“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科学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中医药传承和创新能力,提升诊疗服务能力、研究能力,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评审评价体系,努力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智能化、研究型、高水平中医名院、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中心。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