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新病房里的 “稳心剂”

时间:2025-07-17  来源:神内内分泌科  作者:熊晓琴

这座刚完成搬迁的医院大楼,像个新生的生命体,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透着清新的新生气脉。病房窗棂宽敞明亮,如一扇扇通往希望的门,微风穿堂而过,裹挟着室外草木的芬芳--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馈赠,令人心旷神怡。墙角的仪器静静伫立,柔和的指示灯如忠诚沉默的守护者,时刻准备为生命护航,无声散发着安心的力量,仿佛在向每位患者承诺守护与陪伴。

在这全新环境里,每天都上演着温情故事。它们像春日微风拂过心间,带来丝丝暖意;又如冬日炉火,不炽热张扬,却以润物细无声的温柔,焐热每颗因疾病与陌生而慌张的心。这些故事没有惊涛骇浪的惊心动魄,却如檐角滴落的雨,顺着心的缝隙渗透,滋润着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40床的刘爷爷,便是在这“新”环境中有些无所适从的一位。71岁的他因突发头晕,已在病房度过两个日夜。初见时,他总落寞地歪坐床边,微弯的脊背似拉满的弓,承载着岁月沧桑与此刻疲惫。医护人员带着关切查房问好时,他要么幽幽叹气,转头望向墙壁,刻意回避外界;要么紧捏被角,双唇紧闭,眼尾皱纹里藏着化不开的忧愁,如深潭般沉寂。

傍晚收工,刘爷爷独坐床边的落寞身影总在晓熊护士眼前晃。她攥着颗橘子糖,轻手轻脚溜进病房,笑盈盈递过去:“爷爷,甜的能舒心,尝尝?”刘爷爷僵了下,枯瘦的手接过糖,糖纸在掌心揉出细碎的响,小声应:“吃了晚饭,头晕轻些了。”

图片1.png

见他眉峰还锁着,晓熊护士往床边凑了凑,眼睛弯成月牙:“病好是喜事儿呀,咋还耷拉着脸?有心事跟我念叨念叨?”老人低头盯着地板,好半天才叹口气:“新医院是亮堂,可我这老糊涂,转个弯就晕头转向,这些新物件也不敢碰……”

晓熊护士一把攥住他粗糙的手:“我当您向导,保准转一圈就熟!”

她搀着老人慢慢挪,走廊暖光淌在身上。“这是护士站,随叫随到;那是医生办公室,专琢磨着让您好得快。”开水房里,热水“哗哗”冒热气,她拧着龙头教:“往上抬是热水,烫手您吱声。”

回病房时,夕阳正从窗缝钻进来,在床脚铺了道金斑。晓熊护士指着呼叫器说:“按这个,我们到您身边的速度比兔子还快!”又拍着卫生间的淋浴凳:“坐这儿洗,稳当!”教完空调电视,她又晃了晃手机:“医院里还有WIFI,想家人了我们就视频,一楼花园还能晒太阳呢。”刘爷爷试着按开电视,屏幕“唰”地亮了,他眼睛瞪得溜圆,像个得了糖的孩子:“熊丫头,这玩意儿不可怕了!”

后来啊,走廊里总见刘爷爷背着手溜达,见人就乐:“这医院比我家院子还好认!”愁云散了,脸上的皱纹里都盛着光,活像寒风里绽开的腊梅,精神头足着呢。其实,新病房里的“稳心剂”从不是惊天壮举,只是每位医护人员把患者的“怕”放在心上,将他们的“难”攥在手里,用耐心解释、细致搀扶、手把手教导,如春雨般捋顺、摊平患者的担忧与不安。就像往土里浇水,根扎稳了,心自然也就定了。

图片2.png

这些新医院里的点滴,看似平凡如柴米油盐,却藏着无尽力量。每位医护人员都在用炽热的爱心、十足的耐心、入微的细心,编织一张温暖坚韧的关怀之网。这张网温柔包裹着每位患者,让他们在病痛中感受人性的光辉与温暖,在陌生环境里找到家一般的安心,在病痛困扰中收获心灵的舒心,在漫长治疗中充满康复的信心。这便是人文护理的魅力,是医者仁心最生动温暖的诠释——这里不仅有治愈疾病的良药,更有让心灵安身的温暖港湾。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