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破局突围筑医魂的转型实践

时间:2025-10-13  来源:韶关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叶清晓

清晨的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诊室的灯光已亮起,乳腺甲状腺科的手术车正推向手术室。这个2021年7月搬迁至城郊的新院区,如今规范有序运行,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而在全国,妇幼健康系统正普遍面临“患者流失—运营压力加剧—服务能力下滑”的恶性循环,同类机构普遍陷入亏损。“搬新院、遇疫情、生育率下滑,三重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院长陈艳的话语道出当时的困境。 


四年过去,这家医院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答卷:门诊服务人次增长了近60%,出院人次增长了一倍多,手术量翻了两番,四级高难度手术增加了四倍,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从全国B+跃升至A。


韶妇幼用人才培育、宣教创新与特色学科建设,破解了行业共性难题。

5eeee9cda16764744830e88a9f485a6.jpg


人才为先,

筑牢服务能力核心根基

“我唯独对人才最舍得。” 陈艳的办公桌上,放着近几年引进的8位学科带头人的履职档案。2021年搬迁初期,新院区业务量断崖式下跌。破局的关键,定格在“人才”二字上。

“只要他敢提要求,我就敢答应;只要符合考核,待遇再高也给。” 这是陈艳给人事科的“尚方宝剑”。


2023年5月,乳甲外科专家张华耀带着一身“绝活”入职。“我基本把全国三甲医院的乳癌、甲癌新技术都‘带’过来了。”张华耀说,例如腔镜甲状腺、乳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等,“现在,一批实力深厚的乳腺甲状腺医疗团队正在韶关成长中”。


小儿外科专家潘东山则带着 “让孩子不出韶关享优质手术” 的承诺扎根临床,把择期手术安排在周末,麻醉科、手术室全员配合,三年完成手术2660余例,微创占比达50%以上。日间手术病房、血管瘤特色专科、疝微创治疗专科……在潘东山的努力下,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


人才引育带来了学科结构的蝶变。曾经缺人才的医院,如今拥有数十名硕士、两名博士。


在学科发展思路指引下,传统科室焕发新生:产科升级危重症救治体系,新生儿科建成省级救治分中心;五官科细分为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康复保健、中医服务延伸至成人;新兴学科多点开花,乳甲外科、皮肤科、医学美容科、内科相继成立;生长发育指导中心、精准安胎中心、儿童内镜中心、中西医结合睡眠中心等多学科诊疗模式效果斐然。


服务创新则藏在细节里:针对“上班就医难”,医院推出午间门诊、夜间门诊以及节假日门诊,日间手术实现 “当天入院当天出院”;通过错峰排班、系统升级,导视功能的个性化优化,将患者取药高峰时段的等待时间从20分钟缩至5分钟。“以前取药烦得很,现在扫码就走,感受好多了。”市民李女士的话道出了就医体验的变化。



宣教创新,

党建引领下的文化赋能

9月20日,“健康启航・无陷人生”云探院直播开播,2小时吸引近十万市民观看。“这在三年前想都不敢想。” 宣教科科长叶清晓翻看着直播数据,“最早一场直播只有几十人看,到后来日常直播都能单场稳定近千人。”


变化源于宣教思路的转型。在“妇幼163”党建品牌引领下,医院摒弃单一说教模式,打造“专业内核+趣味外衣”的科普矩阵:将生殖中心工作比作“送子观音的服务 KPI”,用脱口秀拆解医学知识;以“咳嗽破案记”解析儿科病症,借《孤勇者》化解小儿手术焦虑。


近三年,1500余件科普作品通过微信、视频号传播,影响力稳居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前20%。


“直播不能只‘播’不‘联’。”叶清晓介绍,医院建立“内容—互动—裂变”闭环,每场直播后梳理患者疑问,再由专家针对性解答。同时,将镜头搬到手术室、诊疗室,推出“云探院”系列。在线下,“分娩吧爸爸.妈妈”“亲子健康运动会”等沉浸式活动每年举办10余场。

42fb10757999f65698475dbc27eb0723.jpg

近三年,到学校、社区、单位以"理论讲课-技能练习-义诊咨询-服务体验的四维教育模式"开展400场公益活动,惠及20万人次。


文化建设让服务更有温度。医院打造“阳阳家族”IP,建设儿童友好“一米视角”区、健康减重梯间文化,阳阳家族成员的生活、学习、健康活动场景融在各诊疗区域,“大爱妇幼・家”的理念融入细节:护士站备着儿童玩具,产科病房有温馨待产包。



特色学科,

差异化发展的破局之道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团结、向上!”时间回到2023年4月,在PGT资质答辩现场,陈艳的回答打动了评委。作为粤东西北唯一入选的市级医院,韶妇幼最终成功拿下这项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资质,成为粤东西北首家、省内第四家实现辅助生殖技术全覆盖的医疗机构。

这份“团结”背后,是二十年的坚守。2006年,成为粤北地区首家开展夫精人工授精的机构;2010年,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二级医院;2023年,PGT技术试运行,为粤北地区的出生人口数量和质量作出新的贡献。“我们起点低,能从十几家省级医院中脱颖而出,靠的是规范管理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陈艳说,如今生殖中心年接诊量近7万人次。



中医与妇幼的融合,则走出了另一条特色路。2025年3月,医院中医科入选全国第五批“样板妇孺国医堂”,成为全国10家样板单位之一。“当年争取省级示范基地时,大家没信心,都想放弃。”中医科主任刘一鸣回忆,“但自己还是想搏一搏。”于是向陈艳院长汇报了此事,陈院长当即拍板:“必须争取,没做就认输不是我们的风格!”

原以为省级示范基地的验收是几个月后,但突然通知提前到一周后,相关科室联动,奋战一周补齐短板。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2家医疗机构中,韶妇幼成为成功创建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示范基地的五家单位之一,并在两年时间,带动了全院中医业务量增长45%。

如今,妇孺国医堂拥有40余项中医特色技术,红外热成像体质辨识仪让 “望闻问切” 更精准,针灸、艾灸等疗法成为父母的“健康选择”。

836906c10acbc94f01c787feddf2733a.png

在韶妇幼的学科规划图上,“224935”格局清晰可见:两大优势学科、两大救治中心、四大省级学科、九大市级重点专科、三大市级特色专科、五大基地。这张蓝图的背后,是人才引育的决心,是服务创新的坚持,是文化建设的浸润。



周末的手术室里,专家们在为患儿手术;

直播镜头前,专家们正解答孕期疑问;

国医堂内,艾灸的青烟袅袅升起。


这家曾面临困境的医院,用四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转型之路,印证了“立德精医,爱佑妇儿”的初心力量。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