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医院

抚顺市第四医院:打造雷锋式医院服务品牌

时间:2020-03-30  来源:  作者:抚顺市第四医院

3月20日,在武汉协和江北医院济和院区,新冠肺炎患者龚大姐这几天就要出院了。回忆入院治疗的这一个月,龚大姐说:“不幸的是得上了新冠肺炎,幸运的是遇到了一群像雷锋一样的医生和护士们。记不全他们的名字,但是会永远记得他们的防护服上都写着‘雷锋之城·抚顺四院’。”

 “雷锋之城·抚顺四院”,简短八个字勾勒出了来自抚顺市第四医院的“白衣雷锋”群像。他们虽然有的高大健硕,有的娇小瘦弱,但他们在像龚大姐一样的患者心中同样温暖而有力量,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雷锋。        

 坐落在雷锋第二故乡的抚顺市第四医院是该市唯一一所能综合应用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和介入技术,系统、规范治疗各种肿瘤、结核疾病的市属专科医院。多年来,抚顺四院坚持用好抚顺丰厚的雷锋文化资源,秉承“厚德立院,精诚为医”的宗旨,以雷锋精神建院育人,将雷锋精神融入医院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如今,在抚顺四院,不仅有在疫情中驰援武汉的“白袍战士雷锋”,还有太多的在岗位上忠于职守的“白衣雷锋”。四院人将雷锋精神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把雷锋精神落实到行动中,用诚毅、勇敢、厚德、大爱、勤奋书写出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叫响了雷锋式医院的品牌。 

    独辟宣教路径 以文化人  

如今在抚顺四院,每年开展的学习、交流、健康科普志愿服务等学雷锋活动已成常态,全院上下在多样化的学雷锋活动中进一步形成共识,争做“雷锋传人”已成为医院的人文风尚。目前,医院已形成了由党员、团员、知名专家、护士等380余人组成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在每个科室、每个支部都有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小分队。

近3年来,在院内,四院人立足岗位学雷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院外,他们学雷锋的足迹遍布乡村、社区、厂企、机关、学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130余次,服务群众上万人次,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第四医院的志愿者们就制作系列科普视频,帮助群众普及防范知识,还改编并制作了抗疫MV《我们的答案》,用歌曲表达对大医先行的白衣战士的敬意。

 与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相比更能浸润心灵的是精神的力量。思想文化的浸润绝非一朝一夕。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引导全院职工的特色宣教路径。这条路径以自己人“演”、自己人“讲”、自己人“唱”自己的故事为内核,把大力倡导的敬业奉献、仁心大爱、忠诚担当的人文理念与雷锋精神融入其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人、感染人、浸润心灵的效果。

《生命之船》《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四院倾力拍摄的两部情景短片,两部短片以发生在医院放疗病房里的两个真实故事为蓝本,从创作到演到唱,全部由医护人员担纲。两部剧一经传播,激荡人心,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感受激发出心灵的震撼与共鸣。放疗二科的护士华莹饰演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中的护士王玉静。她说:“玉静是我的同事,通过演身边人、讲身边事,所带来的那份心灵触动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表演的过程也是一次思想文化洗礼的过程,我要向玉静学习,更贴心地为患者服务。”演者受洗礼,观者受教育。医护人员们说,两部短片讲述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亲切、感人,作为医者,我们就是要用不断精进的医技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爱为患者治疗、服务。《夜空中最亮的星》也受邀参加了2019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文艺晚会演出并在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医学人文建设成果汇演活动中获得“优秀文艺节目、“第二届中国医师节创意传播大赛10强”等多项荣誉。

2018年,四院拍摄的微视频作品《飞扬的红丝带》获得辽宁省首届卫生计生微视频大赛“最佳专题片二等奖”。“这部作品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所透出的人文色彩以及所起到的教育引导作用。”视频创意者、医院党委工作部负责人何娇说。 

   榜样示范引领  鲜活有力 

在抚顺市,在辽宁省,甚至在全国,抚顺四院的乳腺科声名遐迩,因为这里有一名德医双馨--像雷锋那样做人、像雷锋那样做事、用雷锋精神对待患者的好医生赵海。号称“手赛CT”的省知名乳腺诊治专家、副院长赵海在26年的从医生涯中,先后被授予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辽宁好医生、抚顺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承载的是医者的使命担当。为了精进医技,赵海曾经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两周时间里干嚼两箱方便面,每天只睡3个小时学习 中看1.4万张钼靶片子;他曾经周五晚上坐3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广州,再坐上30多个小时的火车连夜赶回,而这些只为观摩一台手术、收听一次精彩的讲座。

  2015年3月,罗春华感觉自己乳腺有疾,慕名找到赵海,赵海用手一摸,就留她住院,经过一系列周密检查评估,给出建议先做几次化疗再手术,她心里明白,自己得了癌症。

  “红包赵主任收下了。”听到家属反馈的信息,她才放心地让医护人员把自己推进手术室。第二天一早,护士长李云宏来到病床前先向她祝贺:“手术非常成功!”说完,递给她一张收据单:“你看看就明白了。”她接过一看,是住院押金,金额和术前给赵海红包一样。护士长李云宏说:“这是他雷打不动的规矩。”罗春华说:“有赵海医生在,我的生命永远是阳光普照。”

几年前,赵海年过七旬的母亲因直肠癌住进了四院。母亲手术那天,作为医生的他也在手术室里没有去顾及,专心致志地为一名乳腺癌患者手术。有的疑难手术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对医生的体力是个考验。赵海患有20多年的糖尿病,现在每次做大手术前,他都要先给自己扎上一次胰岛素,再服用四种口服药。有时一台手术下来,浑身乏力的他会满身出虚汗。在他的天平上,患者的砝码总是重于自己。

去年1月18日,赵海参加了“与美丽同行”全国乳腺健康科普巡讲志愿团公益行活动。来自北京、上海、辽宁等地的18位专家不远千里,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开始了为期3天的乳腺义诊、手术、健康知识讲座、金兰阳光书屋捐赠等公益活动。 没有人知道,赵海在两周前因为摔了一跤,造成左肘关节鹰嘴骨折和左下肢软组织撕裂,他是忍着疼痛站在手术台前,为乳腺病患者精心手术的。 

在医院里,人人都能说上赵海的两三件暖心事。不断精进的医技、舍弃小我的奉献、热心公益的温暖大爱……他的一举一动映射出雷锋精神的光芒。多年来,他不仅给人以奋进的力量,更成为了四院人争相效仿、学习的身边榜样。

 思想行动自觉   人人可为 

有了榜样的示范引领,如今,学雷锋已成为四院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去年一个初冬的夜晚,妇科医生高嘉蔚乘火车返程途中,得知另一节车厢的一位乘客突然发病晕厥。高嘉蔚立刻赶到患者所在车厢,为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病情后,迅速找出患者随身携带药物,一路观察病人状况,直到下车。

还有救助路边昏倒老人的刘雨晴, 帮助患者找回丢失救命钱的放疗二病房医生王怀军,经常给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打饭的妇科护士单薇,为患者垫付医疗费的放疗三病房医生徐野,带病坚持工作的“蹲守医生”朱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将雷锋精神根植心中、融入血脉,用行动诠释医者的初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医院定期开展学雷锋服务明星评比,那一个个印有“服务明星”字样的胸牌,便成了激励广大医护人员在业务上再突破、在服务中再用心的动力。

医院将对患者的关爱延伸到了院外,针对术后疼痛、情绪调节、饮食结构、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问题,定期面向术后患者及家属举办健康科普讲堂。各科室活跃的医患交流微信群被许多患者称为“枕边医生”,医生通过医患交流群及时加以指导,为患者传授养病经验,成为支撑患者与病魔斗争的强大力量。

人文风尚养成   医者担当  

走进抚顺四院,你会看到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场面,会看到医护人员拖着疲惫的身躯迎来晨曦一刻,会看到拼尽全力后瘫坐在手术室外的身影,会看到医患共同战胜疾病后喜极而泣的温情画面。

“我已做好准备,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我在临床工作10年了,有丰富的经验,家里父母孩子都安排好了,请优先考虑我!”……今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四院人的心。1月28日,四院党委向全院领导干部、党员、团员发出倡议书,医护人员们积极响应,一页页印有红手印的请战书源源不断递交至院党委。截至1月29日,短短一天时间,一支405人的防疫先锋队就迅速成立。2月20日,3名四院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逆行出征,他们在防护服上写下了“雷锋之城·抚顺四院”的共同名字。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四院驰援湖北的白衣战士们把雷锋精神带到了武汉、带到了病房里。患者老王的袜子晾丢了,四院医生姜军就默默地送给老王两双新袜子;四院ICU的90后男护士关智超在武汉协和医院济和院区负责感染科一病区,患者大多数是年纪大的老年患者,因为没有家属陪伴,在不忙的时候,他喜欢用他新学的蹩脚的武汉话逗逗老人开心,倾听老人的心声,虽然有些方言听不懂,但他知道,老人们只希望能有个人听他们唠叨几句。病房里的老人都喊他“大个子雷锋”。除了正常的护理处置,病房里老人们的手机不好使,电视机遥控器弄不明白……只要他们需要帮助,都会喊“大个子雷锋”。

正像第四医院党委书记刘洪浩说的那样“像雷锋那样做,对患者像春天般温暖,对工作像夏天般火热,对病魔像冬天般残酷无情,这已成为医院的人文风尚。”四院广大医护工作者在岗位上自觉发扬雷锋精神,展示雷锋城医务工作者形象。不论是到家乡之外的防疫一线驰援,还是坚守在家乡一线捍卫抚顺百姓健康,这些可爱的白衣战士们化身白衣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辛勤汗水广播雷锋精神种子,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者。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