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案例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做老百姓依赖的亲民医院

时间:2019-05-02  来源:  作者: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瑞年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于1863年,前身为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会创办的汕头福音医院。可与市内其他综合性医院相比,这所历史悠久的医院占地面积只有23亩,是汕头市最“袖珍”的三级医院。

在这个弹丸寸金之地,面临各类“高大上”的竞争对手,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用接“地气”的方法,用心做出新时代的“亲民”招牌,用情感的共鸣和地方文化元素来唤起这座城市对一个医院的记忆,增加老百姓对医院品牌的亲近感,在点点滴滴的理念催化中,让老百姓记住医院、信任医院,喜欢医院。


穿越历史之门,激发情感共鸣

医院品牌植入绝不能霸王硬上弓,只有共同话题才有共同情感。挖掘本乡本土老百姓感兴趣的身边典故,更能产生共同话题。在医院院庆之际,院宣传科收集到了一套1863—1949年历任院长的工作报告(手稿)。在这份辗转多国的手稿上,若仅是看到医院百余年来的执着奋斗,借机宣扬医院如何历史悠久医德传承,那只能是引起小范围短期的热潮,若把把眼光扩大到汕头市百年的沧桑,看到的会是几代汕头人民的自强不息。

医院明白一份手稿院史不过是偌大一个城市历史的小剪影,如同浩瀚大海中的一粒砂石,向老百姓单单讲述医院的历史引发不了多少人的兴趣。只有挖掘共同话题,激发汕头人的记忆和兴趣,才能形成医院品牌和潮汕文化的融合升级。所以我们开始将这份手稿中涉及的汕头历史名人、城市变迁、市井悲欢进行提炼,通过各类平台进行传播。因为这些内容的稀缺性、可读性,这些内容很快成为潮汕街头喝功夫茶时的谈资话题。

抗战胜利纪念日之际,医院节选了抗战期间时任医院院长贺尔德的工作报告进行披露。在这段手稿中,详细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医院医护人员在炮火中救死扶伤和汕头民众遭受天灾人祸、流离失所的难忘历史。这段珍贵的史料很快吸引到汕头本地电视台、报社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他们主动介入,以“尘封70多年的回忆:市二医院英国院长记录抗战汕头”为题进行多方报道,让医院成为汕头市民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话题。


用心凑热闹,经营热点情感

如果说挖掘历史是唤醒过去怀旧的情感,那么紧跟时政热点则是经营快消时代下易逝的情感。

2018年疫苗事件沸沸扬扬,作为公立医院若是强硬地伸一脚,生硬地凑热闹,显然不妥。翻阅历史资料,我们决定利用“老医院”的历史优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溯疫苗接种在汕头的发展史,图文并茂地讲述过去的故事。在汕头媒体的转载宣传下,既为医院带来实打实的技术宣传,又唤起老一辈潮汕人的打针回忆,营造一波回忆杀。

每年的高考都会引起神州大地各方关注,围绕高考这个热点话题,每年都会有大量“蹭热点”的新闻和文案,可这些应景之作不仅俗套无味,而且转瞬即逝。如何做的让人不仅爱看,而且过目不忘呢? 医院策划了一个看似讨巧却不省心的活动,选取医院里在不同时代参加过高考的医护人员,拍摄了八张照片,附上他们的“口述”式的高考回忆,讲述大时代背景下,那些生活在汕头的小人物的命运变化。这些生活在潮汕老百姓身边的高考亲历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表达出对时代的感激和对医疗事业的信仰,不仅可敬、可叹,更可信、可亲。这八张照片推出后,引发了汕头市民的情感共鸣,纷纷转发点赞,还被丁香园、医学界、搜狐网、南方网等多个媒体平台转载,阅读量很快突破10万+。在这种“凑热闹”的共鸣中,医院华丽而低调的完成了一次品牌升华。

二胎热潮的来袭,医院聚焦二胎热点,把镜头对准院内职工,描述不同年龄阶段的二胎妈妈的心路历程,连接同样面临二胎事件的潮汕市民的情感,我们用心地关注当下的每一件大事、小事,让医院与你共同经历,一起面对,把大家对生活点滴的记忆和感情,巧妙的移接到对医务人员的认可和对医院品牌的认同之上。


对焦本土健教,走亲民乡土之路

通过梳理医院的就诊患者信息,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来自于潮汕当地,要在他们心中打下医院品牌的烙印,让老百姓愿意看、看得懂、喜欢看,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身段,让医院品牌理念像潮汕功夫茶、潮汕英歌舞一样融入他们的生活,有亲情、有人情。

潮汕地区自古有吃河豚的传统,河豚味道鲜美但也因其卵巢和肝脏有剧毒而令人望而生畏。食用前务必注意将有毒部分除净,并且高温长时间烹饪。可惜吃货们太性急了,食用河豚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时有发生。各家医院和媒体为此每年都会推出相应的健康科普知识,请吃货们不要冒险。这样“吓唬”人信息太多了,老百姓愿意看,看得懂,听得进去的太少了,每年有关河豚中毒的新闻都屡见不鲜。这次,又到了“一拥河豚千百尾”的季节,汕头市各大医院都陆续有不慎河豚中毒的患者入院抢救。我院决定推出一篇科普新闻,在提醒老百姓别瞎吃的同时,告诉大家医院有“起死回生”的技术实力。

怎么提高这篇新闻的影响力和品牌传播力呢?他们的做法是:讲“潮汕话”,有“潮汕味”。河豚在潮汕话里叫“乖鱼”,他们就将新闻标题改为“乖鱼并不乖,误吃会丧命”,这个“潮汕味”的词一下子让当地老百姓觉得亲切,也吸引到了外地读者的好奇。

在这个吸睛而有趣的标题之下,我们没有一本正经的做宣教,而是用潮汕老百姓喜欢的戏剧风格给老百姓讲故事: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乖鱼”的故事

主演:乖鱼 / 市民黄女士

类型:惊悚 / 科普

剧情介绍:

市民黄女士,今年54岁,汕头达濠人,一直喜欢吃河豚鱼(潮汕地区俗称“乖鱼”)、自诩懂得乖鱼做法,常在菜市场上买了乖鱼回家烹煮。那天早上,黄女士照常在市场上买了几条乖鱼回家烹饪,中午食用后不到10分钟,黄女士就出现了头晕、口腔、舌头发麻、四肢无力等症状,接着逐渐出现下肢无力,并进展为全身无力,随后还出现了声音嘶哑、气促等症状。黄女士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乖鱼中毒了,赶紧让家人把她送到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


这种本土化的语言和细节满满的实例吸引了市民的广泛关注,类似的宣传还有针对汕头市花——木棉花的系列健康宣教:从花开时节的功效宣传,到落花成海提醒市民随意捡取街头花朵食用的危害,再到棉絮漫天纷飞时敏感人群的注意事项,从点到面,结合当地时节特点,对焦本土化教育,贴心地走进当地患者的生活。每每推出此类健教科普,都会被汕头多家媒体转载采用,广受市民的接纳,医院品牌在这起“事例推广”中赚得喜笑颜开,成为医院品牌宣传界的一则美谈。


与其好高骛远的贪图“国际化”、“中心化”,不如认真度量,明确服务半径,立足服务群体,脚踏实地的做点让老百姓看得着、摸得着、够得着、接“地气”的实事。在群强环伺的环境中,医院年门急诊诊疗突破32万人次,年均增长4.54% ;出院人次突破2万人次,年均增长3.86%。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