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个人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医务社工史心怡

时间:2021-08-14  来源: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作者:王震海

史心怡同志2014年入职保健院后,作为医务社工,史心怡同志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用志愿服务和公益项目创新医院文化建设。从门诊导医到社区义诊、咨询,她立足岗位,服务社会,无私奉献,为促进志愿者服务的深入发展不停奋斗和探索。史心怡同志不断拓宽志愿服务来源,从周边的街道到附属大学,从职工子女到公司白领,已成为我院志愿服务亮丽的风景线。

在活动中,史心怡同志积极寻求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开发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新领域,作为妇产科医院,孕产妇的心理健康对孕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妊娠期不仅要经历各种生理上的变化,还要承受社会的、经济的、家庭的和自身角色的转变,会较普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变化。其中主要表现为焦虑,其次为抑郁。研究表明,孕妇中有焦虑情绪者为63.8 %,抑郁发生率为48.8 %,两者均与产妇性格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孕期保健质量、孕期并发症、家人关心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孕期不良的情绪反应会给胎儿及产程带来不利的影响,较为严重的心理反应会导致围产期和产褥期的某些病理性临床问题。

史心怡同志通过需求调查,链接资源,在医院的支持下与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合作,开展了给妈妈们的“音乐处方”——音乐关怀公益志愿服务项目。音乐志愿者在产科病房,带来了大小提琴演奏、琵琶独奏,音乐的加入能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帮助产妇产后的恢复,也能促进新生儿的成长。不仅孕产妇有所感触,对于街道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而言,这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她们长期和患者接触,对于她们的需求有着更深的理解。此外,在医院的员工援助计划中(EAP),音乐的加入也是重要一环,为平日里辛苦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喘息的空间。疫情期间,虽然无法开展面对面的音乐关怀,但通过线上的音乐治疗,对来院患者和家属,奔波在岗位和疫情防控中的医务人员都给予了支持。

音乐治疗提供了四套曲目,从古典音乐,民乐到轻音乐,还有邓丽君的歌曲,并附有详细的选曲说明和线上指导,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静心凝神,缓解心情浮躁、紧张和焦虑不安的情绪。美妙的音乐完美调和了医院凝重的氛围,为医学的人文关怀、提升医患满意度和医院文化品牌建设贡献了力量。该项目获第二届“奉献杯”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创新案例”。

今年,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在中国,早产儿约占10%。早产儿的问题,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需要来自家庭和全社会的支持。为关爱“早到的天使”这一特殊群体,史心怡同志积极沟通联系,开设了“早产儿之家”志愿服务项目。“早产儿之家”的成立,将有益于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促进医护人员对早产宝宝家庭提供更多回应和支持,改善医患沟通,让家属、医护、志愿者相聚在一起,为早产儿家庭提供一个沟通、鼓励的平台,打造医院特色社工和志愿服务品牌,为今后长期活动打下基础,同时提高社会对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惠及更多的早产儿及其家庭。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志愿者向早产儿父母送上精心绘制的早产儿彩铅速写,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用绘画表达对早产宝宝关爱的心情。交大医学院的志愿者分享了探访新生儿科、在病房与早产儿父母沟通的感受。今后我们将借助于这个平台,开设早产儿系列健康教育课程及早产儿照护工作坊,让早产宝宝的家长学会基本护理技巧,提供科学喂养知识及干预指导,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在医院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史心怡同志积极参加医院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她时刻牢记社会工作价值观,同时作为一名志愿者,她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准则:助人自助,乐人乐己。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