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个人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陈嘉辉主任

时间:2021-09-13  来源: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  作者:李丽

前言: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指出生后即发现的单侧或双侧足部形态异常,呈现内收、内翻、马蹄畸形,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畸形,其发病率为1‰—3‰活产婴儿。出生后早期应用Ponseti(潘塞缇)石膏技术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以获得畸形的完全矫正;而延误治疗或不治疗将可能导致畸形的进行性加重,遗留终生残疾。

一、案例背景

据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数据显示,马蹄内翻足在中国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中排第五位。按东莞常住人口10466625人(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出生率1.4%,0—14岁儿童占比13.12%计算,东莞每年有新生马蹄内翻足患儿146人,全市0—14岁儿童中马蹄内翻足患儿1373人。我院小儿骨科陈嘉辉主任致力推动小儿马蹄内翻足免费治疗公益项目,以医院为平台,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科室团队医疗水平为更多的畸形儿童免费实施救助,让患儿重拾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二、具体做法

(一)爱让弃儿坚定前行

2016年,我院为福利院儿童免费体检时,陈嘉辉主任关注到了马蹄内翻足的小贞贞。虽然当时小贞贞已有九个月大,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但合适的治疗仍有治愈的希望。于是陈嘉辉主任决定帮助这位可爱的小女孩,不让她留下终身遗憾。由于治疗马蹄内翻足的石膏治疗更换次数较多,福利院送小贞贞到医院更换石膏非常不便,陈嘉辉主任便每十天一次亲自前往福利院为其更换石膏,风雨不改。经过12次的石膏矫形,小贞贞严重马蹄内翻的双足基本恢复正常,并顺利施行双侧经皮跟腱松解术,目前小贞贞的双足恢复正常。

小儿骨科还收治了很多像小贞贞这样的特殊的患者,他们都来自社会福利中心,都因先天畸形及脑瘫等而被亲生父母遗弃,但是社会大家庭并没有放弃他们,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他们在市社会福利中心里成长。我院医护人员以一颗颗炽热的爱心,温暖着这些可怜的孩子,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其康复,让他们重拾信心,坚定地前行。

8岁的小赵出生时就出现双足内翻畸形,左足更为严重。经小儿骨科专家会诊考虑其为神经源性马蹄内翻足。小儿骨科陈嘉辉主任团队为其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逐步调整纠正小赵的马蹄内翻足畸形。经过三个月的支架外固定及调整,小赵已经可以足底着地行走。13岁的小强,在12年前学步时就发现双下肢畸形,双髋内收,双膝屈曲、双足内收,不能下地行走。经我院专家会诊,明确小强为脑性瘫痪,小儿骨科陈嘉辉主任团队为其实施了双侧内收肌、腘绳肌松解,双下肢外展位石膏外固定术。经过1个月石膏固定及拆石膏后1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小强的双下肢松解良好,可以用助步器行走了。7岁时遭父母遗弃的小莞自幼双下肢畸形,左足高弓马蹄内翻畸形,走路不稳,左足尖部着地、足跟无法落地,右足运动及感觉障碍,让小莞一度自卑地生活。经过小儿骨科陈嘉辉主任团队连续十多小时的手术及术后1个多月的专业护理、康复治疗,目前小莞左足的外形已经和正常人无异,可以整个足底着地,并用助行器辅助行走。

(二)积极联系社会力量,助力马蹄足公益项目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让家长知道马蹄足可治可愈,避免因耽误治疗而留下后遗症的悲剧,也希望患儿家长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陈嘉辉主任及小儿骨科团队积极联系社会慈善团体,希望借助社会公益力量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患儿。

2017年4月获得香港梁锦棠咏春同学会“大手牵小手”东莞爱心公益行活动支助,3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顺利完成整个疗程,并获得满意的疗效。2017年10月,香港梁锦棠咏春同学会再次捐赠善款三万港币,将直接给付受助患儿家庭用于马蹄足治疗。2019年11月,组织香港慈善机构“康仪荟社”一行19人前来我院参观考察,并捐助6名家庭困难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助力我院马蹄足的公益项目。

三、工作成效

我院马蹄足公益项目自2016年6月3日(世界马蹄足日)开始,近五年来,陈嘉辉主任及团队通过简单的石膏和灵巧的双手,已帮助102名马蹄足患儿恢复健康。筹集善款达15万元人民币。这是陈嘉辉主任献给孩子们最温暖的呵护。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