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践基地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护理部:致力护理人文 打造创新团队

时间:2020-03-23  来源:  作者: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一、团队理念

德研双馨,润物无声

护理学在 2011 年成为一级学科,涌现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为更好地向患者及其照护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护理科研是临床护理发展的持续动力。

我国“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实现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把促进人的全面健康提上了重要日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上述文件内涵与护理的基本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深度契合。由此可见,护理在建设全民健康社会的任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护理作为护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不仅要完成各种疾病症状的护理,还要满足人的心理、精神和社会需求。因此,护理科研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关怀护理的专业保障,而护理人文为科研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院护理科研团队成立后,致力护理人文,打造创新团队,切实做好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院校学生的帮、传、带、教工作。

二、人文举措

(一)深入临床一线,开展人文研究

科研团队的大部分成员是来自临床一线不同病房的护士。高学历及年轻化的特点使其具备善于发现,科学创新的思维。呼吸内科的成员发现,轮椅或平车外出检查的患者,携带的氧气包并不能满足患者转运途中的用氧需求,而用于转运的小氧气瓶由于放置不便,使用率低。上述种种,会造成患者的缺氧风险。如何妥善放置转运氧气瓶,同时保证患者的氧疗安全让小组成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经过多次试验制图,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小规格氧气瓶专用架诞生了,切实解决了呼吸科转运患者氧气瓶合理放置问题。由此可见,护理研究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缓解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反应, 更是一种延续性、无间断的对人的关爱, 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护理思想的体现。这正是聚焦小处,总结创新的结果。

(二)深入本质,追根溯源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结构及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疾病和肿瘤患者日益增多。长期的身体消耗,巨大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房收治的肿瘤及慢病患者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易怒等多种负面情绪。深入问题本质,科研小组成员发现,此类疾病患者十分符合姑息护理要求,而临床护理人员却对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知之甚少,无法解决患者的精神需求。因此,一项医院管理协会课题——临床护理师生姑息护理态度的质性研究应运而生。

(三)积极开展培训,拓展人文思维

在科研团队创造人文科研成果的同时,小组成员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组织或协同组织各类院内外不同级别的继续教育培训班或科研培训班,推动医院及区域内人文护理科研的发展。根据全球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特点,我院护理部依托科研团队,连续多年成功申请及举办相关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探讨基于老龄社会的人文护理内涵;为使广大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人文护理科学前沿发展,以科研团队为主,申请了上海市级相关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深化人文护理理念;此外团队成员多次协助举办医院伤口护理小组及静脉治疗小组开展的学习班,展示相关领域最新发展,以患者为中心,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除了各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院内护理人员的人文科研思维提升也是科研团队致力培训的方面之一。从2016年开始,团队每年组织主题系列科研培训班,从“扬帆起航”到“继往开来”至今已有3年。2020年年初,科研团队还承担了院内护理骨干及护士长的系统性科研培训。指导广大护理人员如何从患者角度出发,发现细节问题并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使大家形成科研思维的同时,更好的想病人所想,及病人所及,通过科学方案,切实解决病人的困扰,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满意度。通过近3年的人文科研培训,护理部先后获得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获得40余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成功申请30余项院精神文明项目等。

此外,科研小组还为我院全国巾帼文明岗——于井子护理小组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不仅参与编写于井子护理小组服务故事——《天使之路》,还与小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结对,将科学渗入人文护理,使于井子护理小组的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开展服务。在科研的催化下,小组的人文护理更加优质:首创“三微”模式,利用信息化智能平台,加强患者自我管理,实现双向交流,获得病人及护理人员的好评;走进社区,倾听民声,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30余次,收益人数6000余人;请社会爱心人士在医院为病人提供诸多服务,开展了“书香飘进病房”等志愿服务项目,为病人提供情感和社会层面的帮助。在科研团队的支撑下,于井子护理小组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多项团队荣誉。小组成员也多次荣获医院“双十佳护士”、上海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上海青年五四奖章等。

(四)院校强强联合,打造人文品牌

人文护理不仅表现在服务病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护理人员,还在于在校护理学生的教育。如何构建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即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是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思政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基于上述高校思政课程要求,科研团队与医学院校护理学院强强联合,以医院院史馆及于井子道德示范基地为蓝本,开设针对医学院不同年级护理学生的思政课程,弘扬人文护理精神。共性课程方面,科研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参观于井子护理小组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实践基地,以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形式,通过事迹篇、拓展篇、关怀篇、荣誉篇四个篇章,全面介绍于井子及其护理小组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树立护理职业道德;带领学生开展“书香飘病房”、“与你‘童’乐”、“我对夕阳说”、“守望关怀”、“健康馨园”等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个性课程方面,大二的护理学生,日常思维活跃,科研团队设计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创业项目咨询课程,指导学生从护理细节及患者需求出发,发掘问题进行科学改造。大三学生面临护理实习,团队根据实习前学生易出现的心理困惑提供疏导课程及答疑,排忧解难。

三、人文成效

通过努力,近年来护理科研团队在人文护理方面多有斩获。

(一)团队荣誉

1.科研团队荣获2019年“普陀区青年突击队”称号,即“护理科研青年突击队”。

2.协助骨科护理团队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普陀区青年文明号”。

3.近三年,科研团队主持或参与市、区级人文科研立项项目14项,其中市级课题1项、市局级课题1项、协会/学会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6项。

4.科研团队获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获“第三十一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铜奖”。

5.协助全院护理团队获得以病人为中心,改善临床护理服务的实用新型专利33项,其中1项获得“第二届中国骨科创新与转化学术会议骨科护理学组分会场”发明创新优秀奖。

6.近三年科研团队成员发表或参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篇,指导全院护士撰写发表正规护理期刊论文127篇。

7.科研团队主导,协助护理部成功申报上海高校Ⅰ类高峰学科脑卒中护理示范基地及普陀区护理重点学科。

8.科研团队承担医学院校护理本科学生420人思政课程,指导学生组创新创业项目“抗压疮战士——水气结合智能评估床垫” 获得“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客大赛”唯一一等奖。

9.近三年科研团队凝聚改善护理服务金点子30余个,部分获批医院精神文明项目,其中5项获院精神文明奖项。2019年为解决患者出院结算的“最后一公里”障碍,改造出院结账支付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团队依托上海市“智慧医院”试点单位,通过护理部大力支持,与多部门合作,优化患者出院结账流程,参与病区护士站结算工作,大大缩短了出院结账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以此为基础,帮助护理部获得医院第三届党建、精神文明建设项目“智慧护理——支付零距离,满意百分百”,并顺利结题。

10.近三年指导全院不同病区获“普陀区卫生计生系统护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优项目”二等奖2项、普陀区卫生计生系统首批医疗服务品牌1项、普陀区“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十佳示范项目1项、第四届上海市医院品管圈大赛优秀奖1项、上海市护理学会“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健康教育创新作品”比赛模块——健康教育资料优胜奖及健康教育视频二等奖共4项。

11.协助指导“于井子护理小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用户满意明星班组、上海市首届工人先锋号、上海市文明班组等多个奖项。

(二)个人荣誉

1.沈敏:

(1)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

(2)第三十一届上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铜奖(第一完成人)。

2.刘小青:

(1)第十三届华东地区医院管理论坛二等奖;

(2)第三十一届上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铜奖(第三完成人);

(3)同济大学医学院优秀研究生;

(4)同济大学医学院优秀毕业生;

(5)同济大学医学学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高燕:

(1)第十三届华东地区医院管理论坛三等奖;

(2)第四届(2019年)华东地区医院管理论坛三等奖;

(3)第十二届上海市医院管理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4.徐晓敏:

(1)上海市护理学会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

(2)普陀区人民医院优秀带教老师。

5.周烨:

(1)第三十一届上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铜奖(第二完成人)。

6.唐智皓:

(1)SP课程培训结业证书。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