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践基地

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肾病内科团队:托起肾病患者的“生命方舟”

时间:2020-03-31  来源:  作者:武汉市第四医院

用人文关怀为治疗“加温”,用精湛医术为患者“护航”。平时,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肾病内科团队坚持有温度的医疗,将人文精神贯穿疾病治疗始终;疫情之下,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肾病内科团队“不抛弃,不放弃”,48小时完成一个透析中心的搬迁再建,维系住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从平时到战时,处处绽放人文关怀的光辉。

大疫当前  维系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2020年的春节,对武汉的透析患者来说,是一次刻骨铭心大劫难:常年透析的医院成为新冠定点医院,暂停透析。这相当于,他们的生命通路,也一并按下了暂停键。

患者焦心,家属焦心;一同焦心的,还有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肾病内科医护人员。1月21日晚,医院接到古田院区成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通知。院区主体大楼1号楼需在48小时内腾空,专门收治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笼罩下的武汉,在该大楼血透中心透析的320余位患者往何处去?这些患者不仅仅是患者,在该科室医护的心里,这是“有感情基础的病友”。

为了这300多人的生命,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肾病内科的医护们经历了打仗一样的48小时:21日,劝说、组织患者有序出院或转移;22日,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全员上阵,肩抗手提,顶风冒雪整体搬迁。58台透析机、58张病床、1500多桶10公斤装的透析液、约200件透析耗材、100多箱盐水、30多箱消毒液、15台空气消毒机、10台治疗车……靠科室70多位医护为抢进度,一点点徒手搬至24日凌晨,将一个透析室要从被征用的1号楼完整迁移到3号楼。

临近春节,已经很难找到工人,两天两夜,时间紧迫,工作节奏近似一路狂奔,有医生去市场买管子回来后,趴在地上铺管子,有人忙着安装透析机专用的供水设备,还有人把原血透室的空气消毒机拆卸下来,再重新安装上去。医护不分男女,成了一肩挑的管工、钳工、电工和搬运工。

一个透析室在两天里换了栋楼,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奇迹般的完成了。24日早上,开始进行消毒等准备工作,10点,正式向非新冠肺炎透析患者开放。搬家后,科室从两班制转为三班制,透析室从早上7点开放到晚上22点左右,超负荷地运行着。坚强地保障了疫情期间这320位患者的生存之路,且接纳了周边医院因为关闭血透而分流的患者40多名。

面对感染隔离区日益增多的危急重症抢救的需求,科室组织党员骨干为主的CRRT(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团队,积极主动参与隔离区危急重症患者抢救。 1月28日,医院被定点为新冠肺炎患者血液透析定点医院。肾内科紧急建立新冠肺炎患者血透室,多方筹措透析设备50多台,以党员骨干为核心,招募医护志愿团队20余人,将七楼隔离区透析室变成全市新冠肺炎患者透析主战场,为163位新冠肺炎透析患者提供了1200多人次的透析治疗。

“关键的时候,我们不能丢下他们”,肾内科主任董骏武说,在科室医护的眼里,这群病人是经常见面的“老朋友”,每一条透析管路连接的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维系住透析管路的通畅,就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生命线。武汉市第四医院肾内科集体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长江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且被武汉市委作为先进事迹通报表扬。

薪火相传  人文精神数代传承

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离不开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深深的责任感,离不开每一位医护的精湛技术,团队的精诚合作,更离不开科室代代传承的人文精神。

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肾病内科团队组建于2011年,科室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学历背景、临床经历及技能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如何将科室成员打造成一个目标一致、精诚协作的团队。一手抓临床业务、科研能力同质化培训,提高团队的专业信心,一手抓人文精神的建设,培养尊师重道、关爱团队的文化。医院肾病内科主任董骏武教授在科室创建伊始就强调,科室要让长者有尊严,让年轻人有希望。

为此,科室重新整理医院及学科的发展史,让年轻一代员工去体会前辈们历经磨难,初心不移所创下的辉煌,提高他们的团队荣誉感。武汉市第四医院肾内科创始人郑德浩教授是国内知名肾脏病专家,于1996年退休,后旅居海外。科室多次邀请郑德浩教授回科室座谈,让年轻人了解我国、我省、我院的肾脏病学发展历史。同时积极收集郑德浩老主任的科研贡献资料,并为其申报了武汉市医学会终身成就奖。

科室积极打造良好的业务学习和分享氛围,鼓励不同年资、职称之间的传帮带工作,并对于带教工作与绩效挂钩,有奖有惩。同时积极为年轻医生创造海内外学习机会,在这种良好人文气氛的感染下,热衷临床不同亚专业的人、热爱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找到自己的自尊、自信,彼此相助,和谐共处,形成坚定向前的方队。也因这种强大向心力的感召,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经过9年的发展,古田院区肾病内科团队由建科时5名医生,发展到15人的医生团队。

医院肾病内科2013年成为湖北省血液透析培训中心。2018年被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评为中国慢性肾脏病管理培训中心,2019年相继评为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医患连心 人文情怀贯穿始终

现代医学更多依赖于冰冷的机器设备做出诊疗决策,医院里,白大褂、手术台、输液瓶、注射器,这一切都让患者感受着冰冷的气息。尤其是透析室,透析机器成为病患维系生命的救命稻草。但其实,真正维系他们的生命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还有医护的关怀、患者的互助。

在疫情期间,这样的人文关怀的光辉格外闪耀。

疫情发生后,武汉市第四医院除了保住原有320名患者的“生命线”,还收治了40多位外来患者。“少透析一次,他们的危险就多一分,我们不能抛弃这些人!”科室主任董骏武坚定的说。为此,医院紧急增加了15台透析机器,重新布置人手,所有人超负荷工作,维持住尿毒症患者规律的透析治疗。不少外院患者因此受益。

除了专门的消毒日,古田院区肾病内科的普通透析室每周开放六天,日平均接收约150位患者。为了保护好脆弱的透析病人,肾内科医护死死把握第一道防线,疫情形势越发严峻后,科室就开始给患者们频繁宣讲,提醒大家戴口罩、测体温、勤洗手,每一项都让专人负责督促到位。 进入透析室的人员必须登记信息、询问接触史和测体温,保护非感染患者的安全。每天的工作结束后,透析室要进行多道消毒,步骤比以往更复杂,耗时更久,来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疲惫不已,但是仍然默默坚持。而陪伴的患者家属,自觉承担起简单的清洁工作,减轻医护负担。

人文关怀,闪耀在“战时”,其实,工作都做在平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并成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健康威胁和疾病负担。从2012年开始,武汉市第四医院肾病内科就设计慢性病管理系统,开展集“预防+临床+临床营养+卫教持续随访管理”一体化的慢性肾脏病管理体系,至今收录随访患者5700多人。有效减缓慢性肾脏病患者疾病进程,节省了患者的医疗支出,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2018年肾内科被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评委“中国慢性肾脏病管理培训基地”,先后建立视频培训90多套,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上授课推广。

风雪中的48小时的火速转移,患者家属主动伸出援手;护士即将进入隔离病房为新冠患者进行透析,患者在她的防护服上写上“加油”;连续多年坚持举办肾友会,搭建肾脏病患者互相鼓舞、交流的平台,让患者重燃生活信心;坚持定期下沉社区,科普医学知识;注意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医患互信……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武汉市第四医院肾内科医患之间深沉的关爱,无一不闪耀着人文的光辉。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