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拼命三娘”的背后故事

时间:2021-11-02  来源: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  作者:吴颖

在神经内科,有这样一个医生,她以学霸身份毕业,努力拼搏,完成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成为科室骨干。科室每一个重要阶段,她从没有缺席,科室大事小事,她都一管到底。她做事干净利落,说话快言快语,但对待患者却事无巨细。她就是神经内科的“拼命三娘”陈莉。  

陈莉在大学时期就是一名学霸,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三名。2012年,完成重医七年临床医学(本硕连读)的她来到南川区人民医院,而班里其他同学几乎都选择了主城的大医院。面对一时的差距,陈莉并没有感到失落,她说:“既然选择了区县医院,医院也给了我很好的平台,我就安下心来,争取在医教研全面发展。”

 工作中,陈莉向科主任学习,向高年资医生学习,向带教老师学习,向病人和病历学习,摸索总结神经内科疾病诊治经验。科室还送她到全国神经病学排名第一的天坛医院进修,为她参加学术会、培训班等提供便利。通过科室的培养,加上自己的一股拼劲,陈莉的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职称,处理神经内科疑难危重症不在话下,在介入手术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次,陈莉收治了一名视神经脊髓炎病人,这个病人非常年轻,但因为患病多年得不到良好的处理,视力下降,双下肢抬举非常困难,生活不能自理,逐渐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陈莉接手后,对病人病情进行了多方评估,组织团队开展讨论,制定了一个既能改善病情,又为病人节约费用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恢复了自理能力,对陈莉十分感激。

    除了诊疗水平,陈莉在科研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正在攻读重医的在职博士,被医院聘为住培责任导师,多次在教学查房竞赛、讲课比赛等活动中获奖。她还是科室住培和教学工作的一张名片,无论是住培飞行检查还是教学检查,科室均安排她参与迎检,她的工作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IMG_4034(20211102-101328).JPG

 “从创三甲到建临床重点专科、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卒中中心,科室每个发展阶段,陈莉都没有缺席,并且付出了不少心血。”神经内科护士长陈泓颖这样评价陈莉对科室的工作。

陈莉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正值医院三甲创建关键时期,她刚出月子就回到科室上班。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又赶上科室申报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她在家边坐月子,边准备申报材料,由于久坐,落下了腰痛的病根。医院创建卒中中心时,神经内科是牵头科室,陈莉从前到后做了大量工作。她在科室开展了首例静脉溶栓治疗,并让这项技术在科室走向成熟,不久,她担任了卒中中心秘书,承担解读申报标准,协调相关科室召开联席会,参与制定各类流程、工作计划,协助医疗总监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等工作。那时,她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一周连着一周上班是常事。

不仅仅是专项工作,对于科室的事情,陈莉形容自己是“从头管到脚”。 大到协助处理疑难危重病人、急会诊、带领医疗组为病人制定诊疗方案,小到医疗排班、医护不一致的协调处理,凡是其他人拿不准的事,都先由陈莉出马,再由科主任决定。为了提升工作效率,陈莉也曾交给同事们一些处理方法,但当同事不能自己处理,仍找到她时,她始终耐心为同事解答。

 “阿姨,最近感觉怎么样,头还痛不痛,药要坚持吃,以免病情反复,有什么疑问给我打电话,或者来科室找我都可以。”面对病人,陈莉成了“婆婆嘴”,在看病之余总要多关心几句。

一次,陈莉接诊了一名70多岁的脑梗死患者,虽然病情没有导致瘫痪,但却影响了语言功能,让患者产生了焦虑抑郁。陈莉便拉着患者的手话家常,当患者平静下来后,对她科普健康知识,不断地开导、鼓励患者,同时与家属沟通,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起了信心。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康复出院。还有一次,陈莉接诊了一位贵州省桐梓县的患者,患者出院后每月还要来开药。每次来,她总是细心地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变化,不厌其烦地解答疑惑。她的敬业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患者回家后主动向亲戚朋友宣传医院,带动他们来院就诊。“既然当了医生,那就不要吝啬语言,多问几句,多说几句,才能让患者更信任你,才能真正帮助患者治好病、好治病。”陈莉说。   

“陈莉姐,我把方案拿回来了,你看一下怎么修改?” “陈莉,泌尿外科有个急会诊,你看哪个去?”唯一一天休息日,陈莉仍然来到科室加班,没想到刚开了个头,又被其他工作打断。“好的,你先放在这里” “会诊医生一个上门诊,一个手术,马上我来。”放下手中的工作,“拼命三娘”陈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